20181224 平安夜的這一天,我收到了一個聖誕禮物,是人生第一筆偽講師費。
為什麼稱為「偽」?因為我不是以講師的身分回去,而是以學姊、以過來人的身分來分享。
寫這篇文章除了是將交換學生的經驗再做一次統整與分享之外,也是為自己在輔大的處女秀做紀錄(?)
雖然這份分享是給大一學生的簡報,但在此分享給三種人:
想成為交換學生的你
想一個人去陌生國度闖蕩的你
對未來感到迷惘的你
以下是我從自身經驗出發,分享在法國擔任交換學生一年的經驗,
這些經驗距離當年已經有 3 年之久,所以歡迎分享與討論,我也想知道你們的生命故事
這邊主要會分成四個部分來分享,那我們開始吧!
如何成為一個交換學生?
成為交換學生這邊我主要分成外在與內在兩個條件,外在是:成績;內在是:心理準備。
每所學校的申請資格不同,最重要的第一關是自己學校的篩選。
通常學校會要求學期成績、操行成績、不能被記過,非中國大陸的學校會加上外語檢定標準。
外語授課的學校會要求外語檢定,例如:日語、韓語、法語、西語... 各姊妹校也都有其餘標準,這個以學校網站為主。
另外,若代表學校被推薦出去,就只有這個機會,如果姊妹校審核完不要你,你就喪失交換機會了。
所以,填寫姊妹校的方法推薦跟填寫大學申請的方式一樣:兩個希望的、兩個符合標準的、兩個穩上的。(通常是5-6個志願)
重點只有三件事情提醒:
1. 學期成績雖然是門檻,但是是學校篩選學生的第一標準,所以在校成績越高越好。
2. 英文檢定只是門檻,但各姊妹校會有不同的標準。原則上是先比完在校成績再來看英文程度、外語程度。
3. 填寫志願要填保底的,如果你真的是以「交換」為目的而不是以「洗履歷」為目的的話。
在校篩選完,送到姊妹校篩選。這時可以開始申請獎學金:學校的獎學金 or 教育部的獎學金。
當時我是申請教育部的:學海飛颺,獲得 88,000。每年的申請資訊都會更新:http://www.studyabroad.moe.gov.tw/
上述是外在的部分,當天分享時,我一直強調:
我不是說成績能代表一切,但是成績好,你能省很多的麻煩。縱使到時候你不想交換了,申請實習、雙主修...也都是吃香的。
另外內在的部分,想先總結一句話:你可以不提早準備,但你不可以沒想過。
成為一個交換學生,我告訴學弟妹的是:要想清楚。
因為你可能會遇到很多挫折、可能會很想回家、可能會錯過很多與他人共享的喜與悲,但當然你也會獲得很多。
上面這句話可能看起來很簡單,但當你親身經歷時,你就會知道人生當中是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。
總結的那句話呼應到下面這張圖片,很巧的是我在大一下也作過夢、也想過未來,甚至我也下來了。
有趣的是,大一寫完,我就再也沒開過 Evernote 直到碩一上的實習開始。
碩一的我大吃一驚,原來我大一就想要走工商、原來我默默地也完成這麼多事情,
也許,有很多項目像是在作白日夢,但當我曾想過這件事,冥冥之中我會把握機會、我會努力,
然後渾然不知我居然就走到這裡了。所以你(有種)可以不提早準備,但不可以沒想過自己的未來。
校園生活與日常
我申請的學校是法國昂熱高等商學院 (ESSCA):https://www.essca.fr/
這間學校最棒的就是分為四個校區:昂熱(Angers)、巴黎(Paris)、布達佩斯(Budapest)、上海(Shanghai)。
想把握機會的我,上學期去了校本部 Angers,下學期獨自換校區到 Paris。至今沒有後悔這個決定。
英語授課,有強制修法文課,所有大學部交換生都是入大三班級,分兩種修課清單,最低修課門檻:15學分(5門)。
報告與作業其實跟台灣的量差不多,但可能因為非母語又是第一次這樣,所以 loading 相對大非常多。
挑戰除了是要全英文報告之外,我覺得文化是個門檻,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思考不同,很難去揣測老師到底評分標準是什麼。
法國的得分標準是20分制,大多老師都是給13-15最高了,接著轉換成ABCD等第,回台灣才會轉回100分制,所以分數都不會太好看...
課堂中最難忘的大概是不同國家的人共同討論報告,你會感受到文化差異,那些別人分享時你會紛紛點頭的有趣事情。
像是:誰永遠最晚出現、誰永遠做最多事、誰永遠不講話,如果這三個句子你都浮現了某些國家人民的臉,恭喜你有點sense!
真的會有歧視嗎?這也是我很常被問的問題,我個人覺得學習環境當中並沒有,白人之所以都跟白人玩不是因為他看不起你,
而是你也只跟黃種人玩,那是一種不知不覺的群聚,你會習慣跟與你類似的人一起行動,不管在哪樣的族群裡面都是如此。
但生活上真的會遇到一些歧視事件,兩三次吧,這邊有興趣可以再私底下做討論
課餘活動大多都是在城市走走、騎腳踏車去湖邊運動、日常用品採買跟逛街、最後的最後才是旅遊。
我算是守本分的孩子,來這邊還是有把課修好、有把作業報告都交出去,所以大多數的時間還是在家拚報告(除非狂放假)
由於商學院的講師多是外聘,所以課程都會很集中,下學期到巴黎之後基本上週休四天,二月才上11天課,怎麼可能不去玩?
但遊玩之前還是有很多的作業要完成、家事要完成,最後才會是出國晃蕩、上酒吧娛樂、去大自然走走。
那天在課堂上,我詢問了不住家裡的同學有哪些,並表示我非常我非常崇拜不住家裡的孩子,
求學期間住家裡 20 年,第 21 年第一次自己出國、第一次自己住,沒想到就是在法國住上一年。
第一次體會:自己買菜、自己煮飯、自己洗衣服、烘衣、摺衣、打掃家裡、刷馬桶、到垃圾、繳水電房租申請一堆東西,
種種這些讓我知道什麼是一個人生活,特別是在語言不同、文化不同的國度,一切似乎更困難,包括:被套、床包、枕頭套的法文...
其餘法國生活日常文章:
【寫】ESSCA Boulogne-billancourt |ESSCA 巴黎校區介紹
經驗分享
接下來這部分帶了小遊戲,讓同學們看看照片、猜猜國家,你知道幾個呢?
法國香波堡、奧地利維也納、德國慕尼黑、法國巴黎。
英國倫敦、義大利五漁村、義大利卡布里藍洞、丹麥哥本哈根。
時常有人說:「旅遊可以認識自己」,我認同這句話,但我想更細緻的來講述這個過程:
「旅行就是遇見自己與發現自己的過程」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更認識自己。
在某個轉角、某個瞬間,找到很熟悉的地方,
與生命經驗重疊的時刻,所以遇見了自己,了解自己原來長這樣。
在某些困難的時刻、特別的時刻,你發現自己原來做得到、
自己原來對這樣的事情有感受,所以你發現了自己,原來自己是這樣。
認識自己說起來很簡單,可是這都需要透過時間與經驗來堆疊,在不知不覺、不期而遇的情況下,你更認識自己了。
想知道更多的交換心得可以見我當初回國寫的心得分享:
【寫】這一年我在幹嘛|What did I do during 1 year|Part 1
【寫】這一年我在幹嘛|What did I do during 1 year|Part 2
Q & A
這部分我先幫大家問了三個問題:
1. 好玩嗎? 我又不是去玩的。
我不會用好不好玩來形容他,他就是個「高頻率發生很多事情的一年」
2. 我花了多少錢? 一年下來共90萬。
90萬包含了我輔大的學費、機票、住宿、筆電、行李箱...的錢,但同時我也收了:獎學金、機票補償、房屋補助的錢。
3. 你最喜歡哪個國家? 法國。
只是因為我住在那裡,其實我對每個國家都一樣的喜歡。
另外一個當天忘記講的在這邊再次寫下給大家做參考:
出國通常都要先預繳當地保險,但申請保險金的方式非常困難,有時候標準高到也無法申請,所以身體健康很重要。
這段話是我給予同學們的最後一句,其實也是:共勉之。
在讀心理系的過程、旅行的過程,我深深體會到與人產生連結他靠的不只有緣分。
那些離我們很遠、看起來不會影響我們的事,甚至是別人生命中的大小事,別漠不關心。
累積了一些故事、一些經驗,有一天當你用上時,你會感激自己曾經關心過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分隔線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最後,我想跟各位總結心得,然後給予想出國闖蕩的朋友一些建議。
當你的世界地圖越大,就會發現自己越渺小,而生活中那些垃圾事他就更微不足道。
學會自己一個人生活,因為到頭來要面對這段人生的只有你自己。
只有真的做了然後失敗,你才有資格說你做不到;只要肯嘗試,結果可能會出乎意料。
讀書雖然不是一切,但把成績顧好可以省下很多麻煩。
帶一本筆記本跟你一起旅行,或是帶上一個目的跟你一同出發,讓你有動力、有話題、有故事。
祝好。
願我走過的路成為你們通往世界的捷徑。
留言列表